关于遮挡发球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2月14日 凌晨
关于乒乓球圈最近热议的遮挡发球问题,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为什么禁止遮挡发球
接发球是乒乓球的重要环节,运动员需要根据对方来球的旋转落点来选择不同的接球方式,而不同的处理方式的手法差异巨大。如果对来球性质判断有误,那么就会给对方进攻机会或者直接丢分。
那么如何判断对方发过来的是什么球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对方在击球一瞬间是如何发力的。遮挡发球就是在发球瞬间通过某些身体的部位遮挡住发球动作,让对手难以判断来球性质。
如果对方遮挡发球,看不到发力动作,那么只能看弧线来判断了,然后就是猜。看弧线的方式弊端很大,一方面是判断时机晚,球都过来了才知道是什么旋转,不能抢占主动,如果来球很快,那么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判断,另一方面就是判断的准确率也远不如看击球动作高。所以一手好的遮挡发球带来的优势是巨大的。
二十多年前的乒乓球比赛允许遮挡。那时遮挡发球的代表人物当属瓦尔德内尔和刘国梁。他们能凭借优秀的遮挡发球技术在自己的发球轮取得巨大的领先,从而引导比赛走向胜利。但是自2002年9月1日开始,遮挡发球被禁止,退出历史舞台。刘国梁早早退役,也与这一规则有关。
为什么禁止遮挡发球呢?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增加比赛的观赏性,这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使用遮挡发球的一方优势过大,接发球的一方一旦判断失误,那么这一球往往在两三个回合内就会结束。比赛就变成频繁地发球捡球,看起来很无聊,不能吸引观众,不利于乒乓球运动的推广。
- 遮挡发球让发球技术在比赛中过于重要,影响了其他技术的发展。
- 遮挡发球增加了比赛中的运气成分。接遮挡发球靠猜,猜对的多就容易赢,猜错的多就容易输,这让乒乓球比赛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猜球比赛”。
所以我认为禁止遮挡发球是合理的,是符合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的。
二、遮挡发球的规则
我在网上找到的早期关于遮挡发球的说法是这样的:
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者身体的任何部分包括衣服及双打同伴都不能在球网、两侧网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其‘上方’的高度,以不会挡住接球者的视线为限。
这里强调的是球与球拍接触时,也就是“击球瞬间”不能进行遮挡。这也是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至今还有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在国际乒联官网的《Rules Evolution》文件中显示从2003年开始,规定改为一旦球被抛出,抛球的手臂应当从身体和球网之间移开,2005年改为一旦球被抛出,抛球手臂应当从球和球网之间移开,如下:
2003 As soon as the ball has been projected in service, the server's free arm must be removed from the space between the server's body and the net
2005 As soon as the ball has been projected in service, the server's free arm must be removed from the space between the ball and the net.
根据《国际乒联手册(2022)》,现行的规定如下:
2.6.4 From the start of service until it is struck, the ball shall be above the level of the playing surface and behind the server's end line, and it shall not be hidden from the receiver by the server or his or her doubles partner or by anything they wear or carry.
2.6.5 As soon as the ball has projected, the server’s free arm and hand shall be removed from the space between the ball and the net. The space between the ball and the net is defined by the ball, the net and its indefinite upward extension.
翻译过来就是下面这样
2.6.4 从发球开始直到击球时,球必须位于球桌的上方且在发球者的球桌端线后方,并且不能被发球者或发球者的双打搭档所遮挡,也不能被他们穿戴或携带的物品所遮挡。
2.6.5 一旦球被抛出,发球者的非持球手和非持球手臂必须迅速离开球和球网之间的空间。球和球网之间的空间由球、球网及其无限向上延伸的部分定义。
也就是说,从抛球开始到击球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允许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进行遮挡。据网上的说法,这一规则的变化大概是2015年前后,最晚不超过2019年(国际乒联手册(2019))。在2019年的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上,马龙被判遮挡。马龙不服,发起鹰眼挑战,在回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虽然击球点没有被遮住,但球在下落过程中被马龙的头和脖子遮挡,因此挑战失败(参考视频【马龙这个球遮挡了吗?】)。
三、遮挡发球依然存在
实际上,现在的乒乓球比赛,无论是职业圈还是业余圈,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发球遮挡的现象。既然存在遮挡,那么裁判为什么不判罚呢?我想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裁判视角不利于判断遮挡。在乒乓球比赛中,主裁判和副裁判分别坐在球台的两侧,这样有利于观察擦边、擦网等情况,但是不利于观察是否存在遮挡,因为裁判的视角几乎垂直于球的路线。有些球从对手的角度看存在遮挡,但是裁判看不出来。
缺少客观的判断方式。鹰眼系统曾在2019年引入到乒乓球比赛中,但不知为何后来又消失了。在一方提出对方遮挡时,没有鹰眼系统的辅助,裁判很难判断是发球方存在遮挡还是接发球一方故意扰乱比赛。这个时候裁判往往会选择保守处理,让比赛继续进行。
规则本身执行困难。规则中的球和球网之间的空间以及向上延伸的部分,单凭肉眼是难以判定的。另外规则上要求全程无遮挡,实际上很多运动员都存在球下落过程中遮挡的问题。由于判断来球性质最重要的是看击球瞬间,所以接发球一方能看到击球瞬间动作时一般不会提出抗议。因此比赛中裁判采用的标准往往更加宽松。
裁判本身缺乏判罚动力。对于很多裁判来说,保证比赛顺利进行是第一位的。遮挡发球很多时候难以界定,如果贸然警告或者罚分(尤其是对一些名气比较大的选手)可能会引来更多的争议。所以除非是特别明显的遮挡,很多时候往往不会主动判罚。
而运动员来说即使在对方存在遮挡时,也不一定会提出抗议。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形:
自己能够接好发球。对方在比赛过程中存在遮挡,但自己能够大致判断出旋转落点,能够赢下比赛,于是就不抗议。
自己或者己方队员也存在遮挡。如果自己本身就使用遮挡,那么当然不希望裁判提高判罚尺度。
知道抗议收效甚微。基于种种原因,裁判可能不会判罚遮挡。这方面的经典案例可以参考这个视频:
对方大部分球不遮挡,只有少数关键球遮挡,并且遮挡游走在规则边缘,自己也不好判定,也知道裁判不会判,只能吃闷亏。
对于运动员来说,比赛的结果会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走向。为了更好的前途,许多运动员会选择使用遮挡发球以赢得比赛。他们会专门练习那种让对方看不清但让裁判认为没有遮挡的发球。他们在比赛过程中不会全程遮挡,而是在一些关键球上选择遮挡,以此来增加裁判判罚的难度。或是在比赛一开始就进行遮挡,试探裁判的尺度,裁判进行警告就不遮挡,裁判不管就一直遮挡。
职业环境尚且如此,业余比赛中的遮挡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这不仅影响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也损害了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形象。
四、王楚钦的发球争议
上个月的德班世乒赛结束之后,王楚钦的发球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这里我只讨论遮挡问题,假抛或是斜抛的问题不讨论。我的观点是王楚钦的发球存在遮挡行为,理由如下:
从比赛视频可以推测出王楚钦存在遮挡。例如
有些视频中可以勉强看到击球点,但视频视角还在接发球运动员右侧,如果是在运动员视角大概率是看不到触球瞬间的。
王楚钦的发球屡次遭到投诉。从去年开始,瑞典的莫雷高德、法国的西蒙和勒布伦兄弟、韩国的李尚洙陆续投诉王楚钦发球遮挡。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在德班世乒赛王楚钦樊振东与勒布伦兄弟的男双比赛结束之后,法国队教练甚至直接下场指责裁判对王楚钦的发球不进行判罚。
更早的例子还有:
运动员应当尽量规范自己的动作,减少争议,但是直到现在他的发球依然有巨大的争议,这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有意为之。最近的一场表演赛上,马龙还指出王楚钦遮挡:【马龙x王楚钦】20230531中国邮政联合中国乒乓球队活动双打友谊赛。
实际上在比赛中使用遮挡发球的不止王楚钦一人。国外像伊藤美诚、吉村真晴等人的发球就有遮挡嫌疑。国内比较出名的像冷大棚、孙闻、魏世皓等人在比赛中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使用遮挡,引起了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强烈批评。他们引发的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批判,不像王楚钦这样争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的遮挡过于明显,另一方面是他们不像王楚钦拥有大量的粉丝。参考视频:
五、发球需要进一步规范
像这样的遮挡发球如果不加以严格判罚,而是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那么对这项运动的损害是巨大的。
- 违背公平原则。凭借遮挡发球,省队选手冷大棚可以和前国家队选手尚坤打入决胜局,魏世皓可以和乒乓球历史第一人马龙打入决胜局。更不用说两个实力相当的选手,采用遮挡发球的一方获取的优势将是非常巨大的。这严重损害了比赛的公平性。
- 带坏比赛风气。如果在比赛中遇到对方遮挡,向裁判申诉无果,那么坚持规则的人吃亏,违规的人受益,于是会有更多的人加入遮挡的行列,劣币驱逐良币。
- 影响业余圈的环境。专业比赛对业余圈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果专业比赛都不管遮挡,那么业余比赛更加放任。
- 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有些运动员有大量的粉丝。许多粉丝年龄不大,价值观尚未成型。这些运动员的言行对粉丝有着引导作用。如果他们在比赛中通过违规发球获益,那么传导给粉丝的价值观念就是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从而对青少年思想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 损害乒乓球以及国家的形象。如果放任遮挡发球不管,那么很多人会有“乒乓球的顶尖选手居然要靠违规发球来赢球”、“中国乒乓球队就是靠违规发球来赢球”的印象,这无论是对乒乓球运动本身还是对国家的形象都是不利的。
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每个人洁身自好,想要净化比赛环境还是需要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是让裁判方便判罚遮挡。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 在比赛中引入鹰眼系统,这也是广大的乒乓球爱好者呼吁已久的。鹰眼系统可以帮助裁判更加公正地判罚。鹰眼系统曾经在2019年引入过乒乓球比赛中,不知为何这几年又销声匿迹。但鹰眼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太贵了,会极大地增加比赛成本,小型比赛难以承受。但是在大型比赛中还是应当尽量使用。
- 在球台两边增加裁判。既然从主副裁判的视角难以判断遮挡,那么可以在两端增加边裁。这种方式比加入鹰眼系统更加方便也更便宜,但可能不如鹰眼客观。可以规定为如果一方反复投诉对方发球遮挡,那么这时可以申请加入边裁。
- 在一方被反复投诉之后并且确有遮挡嫌疑时强制其使用反手发球。目前判罚的标准是遮挡第一次警告,从第二次开始就判分,但这样无疑会严重影响比赛的观赏性,而且过重的惩罚会让裁判不敢轻易判罚。如果改为强制一方使用反手发球,由于反手发球难以遮挡,那么既可以限制遮挡又可以让比赛正常进行。参考如何有效抵制违规发球。
总之我希望乒乓球规则能进一步完善,让乒乓球运动真正实现公平公正。
六、关于网络上一些言论的看法
“裁判不判的发球就是合理范围内的,就是好球”
这种说法的内涵就是只要为了胜利就可以不择手段,只要能逃避惩罚就可以。违不违规不是由裁判说了算的,而是看是否符合比赛规则。裁判的作用是执行比赛规则,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地进行。我们在赛场上要尊重裁判的判决,因为他是这场比赛的绝对权威。但我们赛后可以合理质疑裁判判罚的正确性。
“没有裁判证、不是教练,没资格评论”
最权威的不是裁判也不是教练,而是规则。根据规则和事实,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勾手发球不可避免地有回抛和遮挡”
可以参考刘诗雯的发球:刘诗雯告诉你勾手发的好,不需要回抛和遮挡。勾手发球完全可以不用遮挡和回抛,规则也没有专门为勾手发球作特殊规定。这不能作为遮挡回抛的借口。
“张超、刘国正等一些国乒教练已经发声说王楚钦的发球没有问题,只是发球水平很高”
教练和运动员作为利益共同体,当然要维护自己的运动员,甚至遮挡发球可能就是教练教出来的。至于国内的别的教练或是运动员,很难说他们的发言有多少人情世故在里面。
“巴黎奥运会有鹰眼,到时候就知道遮没遮了”
巴黎奥运会的时候不遮挡,不代表之前不遮挡。
“等到奥运会被判了怎么办”
要是奥运也不管遮挡发球,难道就没关系了吗?很多人还是有种一切向奥运看的想法。诚然,奥运金牌代表体育界的最高荣誉,但是如果这种荣誉是建立在不光彩的手段上的,那么带来的就是耻辱。
七、结语
在最近一次打球的时候,我的一个球友突然跟我说他也要练习遮挡发球,因为比赛裁判根本不管对面遮挡,十个发球吃七八个根本没法打,打不过只能加入。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感到有些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