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爱情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2月14日 凌晨

1. 爱情的定义

你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爱情

斯滕伯格提出过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要素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由此划分出了七种爱情的类型。这是一个很精巧的理论,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里所说的爱情指的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不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情感。我们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了爱情,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与另外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无关。而我想讨论的,正是这样的个人的情感。我尝试自己给出对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情感,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爱、性冲动、欣赏、占有欲。

是希望对方变得更好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情感。爱是主动地去奉献,且不求回报。

性冲动是基于性欲想与对方产生亲密行为的情感。这里的亲密行为不只是性行为,也包括牵手、拥抱、接吻等行为。

欣赏是因对方的某些特质而愉快的情感。欣赏一个人往往是由于对方身上的优点,或是对方的某些特质恰好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纯粹的欣赏是不包含占有欲的。

占有欲是想将对方占为己有的情感。占有欲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如果同时欣赏并且想要占有一样事物,我们就将这种情感定义为喜欢

我们常常使用喜欢、爱这一类的词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但其含义往往含糊不清。所以我给出上面的定义,这些定义可能与日常交流中使用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但在此处的含义是确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研究爱与爱情。

2. 喜欢与爱

上面对喜欢与爱的定义并非完全是我的原创。史铁生在《喜欢与爱》这篇文章中给出了他的理解:

喜欢,是看某物好甚至极好,随之而来的念头是:欲占有。爱,则多是看某物不好或还不够好,其实是盼望它好以至非常好,随之而得的激励是:愿付出。

这与我给出的定义几乎是一致的。在此意义下,喜欢与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而并非一种情感的不同阶段。喜欢与爱也不仅仅局限在爱情里,在亲情、友情等感情中,也会有喜欢与爱出现。

我们可以不喜欢一个人,却爱他。例如,一个孩子有很多缺点,父母不喜欢他,却真切地希望他变好,他们爱他。我们也可以喜欢一个人,却不爱他。古人说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这句话里的“爱”,其实就是我们定义的“喜欢”的意思。

喜欢表现出明显的利己倾向,并且更多地由对方主导。对方身上有我们欣赏的特质,我们喜欢他,这种特质一旦消失,喜欢也就没有了。爱则表现出利他倾向,并且主要是由自己主导,表现得相对稳定。如果我们对一个人产生了爱,即使对方发生了改变,爱也很难消失。

喜欢与爱的对象可以拓展到所有事物上。比如爱国。我们会因为国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讨厌它,但真正爱国者会希望它变得更好,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而我们喜欢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国家生活,但当这个国家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逃离,这与爱国不同。

喜欢与爱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因为喜欢一个人而产生爱,也可以因为爱一个人而更容易看到他身上的优点,从而喜欢他。或许正因如此,喜欢与爱的界限才变得模糊。

3. 关于爱

3.1 爱的原因

喜欢一个人的原因是简单的,因为对方的某些特质能让我们愉悦。但爱一个人的原因却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因为喜欢一个人而爱他,可以因为血缘关系而爱他,可以因为一些共同的经历而爱他。这其中的共性便是将对方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将双方看作是共同体。喜欢一个人所以想要占有,而占有会让人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由血缘关系而产生的爱往往是强大的,父母往往将子女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共同的经历会让人产生一种共同体的感觉,比如同学情,战友情。既然将对方视为自己的一部分,那么做出的付出也就相当于是对自己的付出,自然也就不求回报。

有这样的例子,一个父亲很爱自己的孩子,对他百般呵护。但当他做了基因检测,发现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就立刻对他非常冷漠,仿佛爱在瞬间消失。因为在此之前,这个父亲对孩子的爱纯粹因为血缘关系,而血缘关系一断,他便不再将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了。

将对方看作自己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会爱对方。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爱自己,他们会受欲望的驱使,为了一时的享受而不顾自己的身体,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利益。与之类似,一个不懂爱的人,他们也会将别人看作自己的一部分,与之产生亲密的情感,但往往也会伤害到这些与自己亲密的人,就像他们伤害自己一样。

3.2 自私的爱与无私的爱

我们将爱定义为希望对方变得更好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情感。但我们并没有解释什么是“变得更好“。一个人变成什么样子才算是变得更好呢?对于”好“与”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因而对”变得更好“也就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以自己的标准去爱对方,我称之为自私的爱;如果以对方的标准去爱对方,我称之为无私的爱。

我们常常能见到自私的爱。比如父母会要求子女遵循自己设定的人生道路,而不去在意他们本身的想法。有时候自私的爱会引发双方的冲突,甚至会伤害对方。

相比之下,无私的爱更在意对方的想法,尊重对方的选择,并愿意帮助对方实现他的人生意义。付出无私的爱是困难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对方,理解对方,明白他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他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已经十分困难了,毕竟了解自己都不容易,更何况去了解别人。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要足够包容,能够容纳对方的不同的思想和观念。

无私的爱并不等同于满足对方的一切需求。如果对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我们应帮助他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并且在他走入歧途的时候帮助他重回正轨,而非只去满足他眼前的利益。如果对方尚未足够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对“好”与“坏”的清晰的标准,还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进行思考与探索。

3.3 爱的程度

如何衡量我们爱一个人的程度呢?一种方式是根据我们愿意为对方所作付出的多少,这种对爱的衡量标准我称为绝对标准。另一种方式是根据我们愿意付出的占自己所拥有的多少,这种对爱的衡量标准我称为相对标准。这并不难理解,以财富为例。\(A\)的财富是\(100\),愿意为对方付出\(50\)\(B\)的财富是\(1000\),愿意为对方付出\(100\)。从绝对标准上说,\(A\)的爱小于\(B\),从相对标准来说,\(A\)的爱大于\(B\)

我们日常所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得很深,常用的是相对标准。一种极端情况是一个人愿意为对方付出自己的一切。有的时候我们也会用绝对标准,比如有时候我们说要对方爱自己多一点,是想要对方付出的更多,但如果对方本身拥有的也更多了,那么他的相对的爱可能没有变化。

在很多时候,爱一个人,比起付出的多少,付出的方式往往更加重要。由此可以区分智慧的爱和愚昧的爱。智慧的爱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对方所需要的东西,并且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让对方感到舒适;愚昧的爱则是给与自己所能给予的东西,而不考虑这是否是对方所需,或是时机与方式,可能会给到对方压力,甚至是伤害对方。

3.4 爱别人与爱自己

比起爱别人,爱自己更加重要。

我们可能会因为暂时的冲动,觉得对方是自己的全部,觉得对方比自己还要重要。但是这往往只是一种错觉。很多人说愿为对方付出一切,但心中其实期望对方在未来能够给自己相应的回报。大多数人还是更爱自己的。如果我们在一段关系中得不到足够的回应,我们会感到痛苦。我们将对方视作自己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这部分持续地给我们带来痛苦,那么我们还是不得不斩断它,放弃一段感情。

爱自己与爱别人在很多时候并不矛盾,爱自己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爱别人。因为我们爱自己,我们让自己变得更好,拥有的更多,这样我们就可以更轻松地为对方付出在绝对标准上更多的爱。这时候虽然我们付出的更多了,但我们的心理仍然是平衡的,这样的爱是可持续的。如果我们不去让自己变好,只想着为对方付出,那么在相对标准上我们付出的更多,于是会在潜意识中希望从对方身上得到更多。这时候我们的心理就容易失衡,爱就容易走向崩溃。

4. 关于爱情

4.1 爱情与忠诚

我们可以同时对多个人产生爱情的情感吗?按照我对爱情的定义,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同时欣赏多个人,对他们产生爱和性冲动,也同时想要占有他们。但这并不意味着爱情关系中不需要忠诚,忠诚源自占有欲。一段美好的,相互尊重的爱情关系中,双方会为了满足对方的占有欲,给对方安全感,从而限制自己对别人的情感。

别的感情中也会有占有欲,但是爱情中的占有欲往往更加强烈。占有欲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还是在成长环境中培养起来的,我很难说清楚,但是我们确实会有这种情感,并且不能忽视。所以爱情这种情感中本身也会有矛盾。有时候爱一个人的方式是放手,就会与占有欲产生冲突,那时将会面临选择的困境。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环境产生改变,比如真正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那么在新社会中成长的人类也许不会有像我们一样的占有欲,那时爱情的形态一定与现在不同。

4.2 爱情与友情

异性之间存在纯粹的友情吗?这向来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如果我们要比较爱情与友情的不同,那么最大的差别在于性冲动。友情是没有性冲动的因素在里面的。尼采说,异性之间是存在纯友谊的,只不过需要借助一些肉体上的反感,就是这个意思。

性冲动并非完全来自于肉体或是美貌的刺激,也可以来自于别的因素,比如聪明的头脑,美妙的声音,优雅的谈吐等等。没有性冲动也不一定是厌恶对方的肉体,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有些夫妻长期相处之后,一方很难刺激另一方产生性冲动。比如由于伦理道德的原因,人必须压抑自己对某些人的性冲动。

多数女性会认为异性之间存在纯友谊,而多数男性则不这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性冲动。如果纯友谊是指双方对于对方的感情都只是友情的话,这样的纯友谊肯定是比大多女性所想的要少得多。

4.3 爱情自有其本身的终点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写过这么一段话:

把爱情想成一种美好的状态,而非达到任何目的的途径,爱情自有其本身的起点和终点。

美好的爱情不一定非要是天长地久的。两个人相互爱着对方,相互支持对方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双方都能从这段感情中汲取力量,获得成长,那么即使这段感情走到了终点,也是一段美好的感情。


爱与爱情
https://www.zhouw.top/2024/10/19/爱与爱情/
作者
Dabod Zhou
发布于
2024年10月19日
更新于
2024年12月14日
许可协议